國家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小學)預測試卷
(時間120分鐘 滿分15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 課外、校外活動是( ?。?/span>
A. 正規的教育活動 B. 非正規的教育活動
C. 正規或非正規的都有 D. 不是教育活動
2.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边@句話體現了哪種因素對人發展的重要影響( ?。?/span>
A. 環境 B. 遺傳 C. 教育 D. 個體主觀能動性
3.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中國傳統儒家思想把( ?。┫喔綦x。
A. 教育與生活 B. 教育與經濟
C. 教育與政治 D. 教育與生產勞動
4. ( ?。┦侨拷逃顒拥闹黝}和靈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 教育方針 B. 教育政策
C. 教育目的 D. 教育目標
5. 教師圍繞某一教育現象,采用問卷、談話、座談等多種形式收集資料,并對所獲得的資料進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這種研究方法屬于( ?。?/span>
A. 教育行動研究 B. 教育調查法
C. 教育觀察法 D. 教育實驗法
6. 李明上課不敢發言,一旦他在課上發言,王老師就給予他表揚和肯定,這樣李明的膽怯心理得到很大改善。王老師對李明進行心理輔導時運用的方法是( ?。?/span>
A. 強化法 B. 示范法 C. 懲罰法 D. 暫時隔離法
7. 委托任務和組織活動屬于( ?。?/span>
A. 說服教育法 B. 榜樣示范法
C. 實際鍛煉法 D. 陶冶教育法
8. 某大學畢業生就業中選擇困難,他所面臨的心理沖突是( ?。?/span>
A. 雙避沖突 B. 雙趨沖突
C. 趨避沖突 D. 多重趨避沖突
9. 有的人遇事總是舉棋不定、優柔寡斷,這說明他所缺乏的意志品質是( ?。?/span>
A. 自覺性 B. 自制性
C. 果斷性 D. 堅韌性
10. 提出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的是( ?。?/span>
A. 布魯巴奇 B. 羅森塔爾
C. 埃里克森 D. 波斯納
11. 相聲表演藝術中的“說學逗唱”屬于( ?。?/span>
A. 認知技能 B. 心智技能
C. 識記技能 D. 操作技能
12. 如果兒童發生燙傷,下列做法中不正確的是( ?。?/span>
A. 脫去貼身單薄的諸如汗衫、絲襪之類衣服,以免撕破晚了傷及皮膚
B. 立即用大量冷水沖淋燙、燒傷部位,減低燙、燒傷的嚴重程度
C. 若傷勢較輕,可用紅花油或紫草油等燙傷藥物涂抹患處
D. 若傷勢較重,經簡單處理后,應立即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13. 在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中,認知領域的目標分為六大類,其中最高水平的認知學習目標是( ?。?/span>
A. 運用 B. 分析 C. 綜合 D. 評價
14.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所蘊含的心理現象是( ?。?/span>
A. 感覺適應 B. 感覺對比
C. 聯覺 D. 錯覺
15. 從課程論的視角來看,教室座位安排、圖書角布置等屬于( ?。?/span>
A. 活動課程 B. 綜合課程
C. 顯性課程 D. 隱性課程
16. 以綱要的形式編寫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教學指導性文件,被稱為( ?。?/span>
A. 課程標準 B. 課程計劃
C. 教材 D. 教科書
17. 王老師在講授《粗心的小畫家》一課時說:“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故事,有一個小朋友叫‘丁丁’,他很喜歡畫畫,他畫只鴨子尖嘴巴,畫只兔子圓耳朵,畫匹大馬沒尾巴,你們說他是一個什么樣的畫家呢?對,今后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細心,仔細觀察,千萬不能馬馬虎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歌曲《粗心的小畫家》?!蓖趵蠋熓褂玫膶敕椒ㄊ牵ā 。?/span>
A. 練習導入 B. 游戲導入
C. 故事導入 D. 情境導入
18. 關于語文的教學方法,下列說法不妥的一項是( ?。?/span>
A. 教學方法具有相對性,每種方法就其本質來說,都是相對辯證的:既有優點又有缺點
B. 教學方法具有單一性,因為優秀的語文老師可以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C. 教學方法是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的綜合體
D. 教學方法具有針對性,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針對不同對象和特點,不同的目的、要求,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19. 學校文化建設有多個落腳點,其中,課堂教學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注意加強學校文化和學科文化建設,這主要有利于落實課程三維目標中的( ?。?/span>
A. 知識與技能目標 B. 方法與過程目標
C.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D. 課堂教學目標
20. 發達地區和邊遠地區、城市和農村、重點學校與一般學校,在經濟文化背景、學校物質條件和師資水平等方面相差很大。因此,開展課外活動要( ?。?/span>
A. 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計劃性
B. 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變化多樣,富有吸引力
C. 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D. 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1. 簡述學校教育產生的條件。
22. 簡述元認知策略的種類。
23. 簡述學習動機的功能。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24. 材料:
作文課上,李老師說:“作文材料像大海中的浪花,多得數不清。同學們要從生活中捕捉各種作文素材?!崩蠋熣f著,忽然一位同學說:“不對,作文材料不像浪花,是各種各樣的小魚,在作文材料的海洋里是捕捉更多有價值的‘小魚’?!甭牭竭@么一句話,老師很生氣,想要斥責學生上課亂說話,后來他使自己冷靜下來,平靜地說:“這樣的想法和比喻很好,還有沒有其他同學有什么想法?”在老師的引導下,每個學生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比他自己原來的比喻要好很多。
問題:
(1)請對材料中李老師的做法進行評價。
(2)談談教學過程中預設和生成的關系。
25. 材料:
吳老師的專制管理班級方式遭到學生的集體反抗。于是吳老師認識到,首先,應該讓學生一起參與班級管理主題班會,讓學生了解班級的不足和自己的責任;其次,把任務按小組分配給同學,組織學生開展小組競爭;再次,一起為班級建設提建議;最后,增強雙方溝通。漸漸的,班級中呈現出一派自主管理、自主發展的新氣象,以前的壞風氣消失得無影無蹤。
問題:
(1)現代班級管理的理念是什么?
(2)吳老師最初管理失敗的原因是什么?吳老師后來管理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有6小題,任選1小題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題計分,40分??忌砂凑账鶎W專業方向,選擇作答。26小題為中文與社會,27小題為數學與科學,28小題為英語,29小題為音樂,30小題為體育,31小題為美術)
26. 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1999年9月22日,早晨7時30分,陽光灑滿了美麗的杭州市,桂樹還沒有開花,晨風中已經飄來甜絲絲的香氣。
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系,大約在十萬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于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在同一時刻,海峽彼岸的臺灣花蓮慈濟醫院,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進手術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著他來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 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
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著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小錢得救了。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也許,小錢和這位臺灣青年永遠不會見面,這并不重要,因為兩岸同胞的心是連在一起的。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試對上文進行文本解讀。
(2)如指導小學中年級學生學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及教學難點。
(3)試為本課設計三組課堂提問,并簡要說明理由。
27. 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依據新課改的要求,分析本課教學中體現的空間觀念。
(2)若指導高年級小學生學習上述內容,試擬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3)根據擬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設計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環節。
28. 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請簡述如何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聽力水平。
(2)如指導小學生學習,試擬定教學目標。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導入和呈現環節的教學活動并說明設計理由。
29. 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要介紹什么是弱起小節?
(2)如指導小學高年級學生學習,試擬定教學目標。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新授環節的教學活動并說明理由。
30. 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述急行跳遠的技巧。
(2)如指導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試擬定教學目標。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急行跳遠的教學活動。
31. 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什么是美術創作中的主體與背景?二者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2)如指導小學生學習該節課,試擬定教學目標。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本節課程開展的教學程序并說明理由。
一、 單項選擇題
1. A【解析】課外、校外活動是在課程計劃和學科標準之外,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施行的各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
2. C【解析】原文出自《荀子·勸學》。大意為:干、越、夷、貉的孩子,剛生下來時他們的哭聲是一樣的,而長大后習俗卻不同,這是因為后天的教化使他們這樣的。這體現了后天教育因素對人的身心發展的重要影響。
3. D【解析】“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是說勞心者作為統治階級,無需從事生產勞動,而勞力者作為被統治階級,通過生產勞動創造社會財富,供養統治階級。這體現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分離的觀點。
4. C【解析】教育目的是整個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動的依據和評判標準、出發點和歸宿,在教育活動中居于主導地位。同時它也是全部教育活動的主題和靈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5. B【解析】教育調查法是在教育理論指導下,通過運用觀察、列表、問卷、訪談、個案研究以及測驗等方式,搜集教育問題的資料,從而對教育的現狀做出科學分析,并提出具體工作建議的一整套實踐活動。題干所述為教育調查法。
6. A【解析】正強化也稱積極強化,是通過呈現想要的愉快刺激來增強反應頻率。題干中王老師對李明上課發言的行為給予表揚和肯定,使李明的膽怯心理得到很大改善是對強化法的運用。
7. C【解析】實際鍛煉法是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際活動,使其在活動中鍛煉思想,增長才干,培養優良的思想和行為習慣的德育方法。委托任務和組織活動是實際鍛煉的方式。
8. D【解析】多重趨避沖突是對含有吸引與排斥兩種力量的多種目標予以選擇時所發生的沖突,例如大學畢業生就業中的選擇困難。
9. C【解析】意志的果斷性是一種善于辨明是非、抓住時機、迅速而合理地采取決定并執行決定的意志品質。有的人遇事總是舉棋不定,優柔寡斷,說明他缺乏意志的果斷性。
10. D【解析】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
11. D【解析】操作技能又叫運動技能、動作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操作活動方式。比如題干中提到的“說學逗唱”,還有體育方面的球類、體操、田徑等均屬于操作技能。
12. A【解析】發生燙傷、燒傷的處理方法:(1)如兒童發生燙傷、燒傷情況,應立即用大量冷水沖淋燙、燒傷部位,減低燙、燒傷的嚴重程度;(2)若傷勢較輕,則可用紅花油或紫草油等涂抹患處,并保持干燥;(3)若傷勢較重,經簡單處理后,應當立即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13. D【解析】布盧姆將教育的認知目標分成六大類,從低到高分別是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
14. C【解析】聯覺是一種感覺兼有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象。題干所述為聯覺。
15. D【解析】隱性課程包括觀念性隱性課程、物質性隱性課程、制度性隱性課程和心理性隱性課程。其中,物質性隱性課程包括學校建筑、教室的設置、校園環境等。題干中的教室座位安排,圖書角布置等屬于物質性隱性課程。
16. A【解析】題干闡述的是課程標準的概念。
17. C【解析】故事導入是教師通過講解與所要學習內容有關的故事、趣事,進而引發學生學習動機的一類教學導入形式。題干所用導入方法為故事導入。
18. B【解析】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具有單一性,難以適應新時期我國語文教學的特點,尤其難以適應新課程語文教學任務的多方面性和綜合性。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以探討教材的呈現方式,來解決教學方法的單一性,實現新時期語文教學方法的“多樣化”;以教學方法的取長補短,來發揮整體綜合效應,實現新時期語文教學方法的“整體化”。
19. C【解析】三維課程目標即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其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強調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引起積極的態度體驗,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課堂教學中,教師加強學校文化和學科文化的建設,有利于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20. C【解析】發達地區和邊遠地區、城市和農村、重點學校與一般學校,在經濟文化背景、學校物質條件和師資水平等方面相差很大。因此,開展課外活動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二、簡答題
21. 簡述學校教育產生的條件。
【參考答案】
(1)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為學校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2)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離,為學校產生提供了專門從事教育活動的知識分子;(3)文字的產生和知識的記載與整理達到了一定程度,使人類的間接經驗得以傳遞;(4)國家機器的產生,需要專門的教育機構來培養官吏和知識分子。
22. 簡述元認知策略的種類。
【參考答案】
(1)計劃策略;(2)監控策略;(3)調節策略。
23. 簡述學習動機的功能。
【參考答案】
(1)激發功能;(2)指向功能;(3)維持功能(強化功能)。
三、材料分析題(答案要點)
24. (1)材料中李老師面對學生的突然“發難”,能夠正確、靈活、民主地處理,體現了教學機智。
在課堂中存在很多出乎教師預料之外的情況,這對教師來說是一種嚴峻的挑戰。然而,應該認識到挑戰與機遇并存,在偶發事件中,既有不利于正常教學的一面,也有有利于正常教學的一面。只有掌握教學機智的運用策略,才能使偶發事件經過教師及時、巧妙、靈活的處理,對教學起到烘托、補充和增效的作用。
材料中,李老師剛開始很生氣,但冷靜下來后,正確對待學生的這一反駁,表揚并激發了更多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促進了課程資源的生成,激發了課堂氣氛。
(2)“生成”是新課程倡導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理念,課堂教學因動態生成而更具有生命活力,而相對于“預設”,似乎成了一對矛盾體。于是,就有人認為應該忽略預設。其實,課堂教學追求動態生成,并不意味著不重視預設。預設和生成是需要同時努力關注的一對矛盾統一體。教師應該認識到:①課堂上的生成是必然的,不單單是備課預設不足造成的。②課堂生成也是教學資源,應該在課堂預設時估計到,并巧妙地運用它為學生的發展服務。③要對課堂“生成”本身有恰當的評價,以此來推進教師和學生的雙贏。
25. (1)現代班級管理要求以學生為本建立班級管理新機制,尊重學生的人格和主體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發揚學生在班級自我管理中的主人翁精神,強調師生合作、生生合作。
(2)材料中班主任最初在進行班級管理時并沒有以學生為本,而是堅持專制的領導方式。這種領導方式屬于支配性領導,無視學生的個別差異,以僵硬的對策為基礎,只給予統一強制的指導,或一味地斥責、威脅。堅持以教師為中心,班主任一直在從事程式化的教育教學工作,他們最關心的是兩件事:一是如何使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確保班級成績在學校中的排名;二是如何讓學生服從老師,以維護教師的權威不受侵害。學生必須被動地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做,缺乏自主性,從而引起了學生的不滿與抗議。
而材料中班主任后來成功是因為他改變了原來的班級管理方式,采用民主型的領導方式。這種領導方式能夠靈活地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以此為基礎引出學生的自發行為,促進班級同學的思想在合作中進行交流?!白寣W生一起參與班級管理主題班會”“組織學生開展小組競賽”“一起為班級建設提建議”“增強雙方溝通”體現了以滿足學生的發展為目的,確立學生在班級中的主體地位,有目的地訓練學生進行班級管理的能力。
四、教學設計題(答案要點)
26. (1)本文是一篇記敘文,按照時間順序描寫了臺灣青年為小錢捐獻骨髓,兩岸醫生不辭奔波、辛勞,搭建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最終成功救治小錢的事件。文章通過平實但飽含深情的語言贊揚了臺灣青年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可貴品質,醫護人員奔波勞苦、救死扶傷的奉獻精神,以及海峽兩岸人民血濃于水的親情。
(2)教學目標及教學難點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習,能夠認讀凋、苞、襲、懷、曠、暫、軀、胞這8個生字,會寫峽、桂、移、灣、彼、襲、余、懷、曠、暫、胞、脈這12個字;理解跨越、海峽、凋零、骨髓、輾轉、襲擊、搖晃、突如其來、奔波等詞語的含義;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閱讀和小組合作閱讀的方式,掌握骨髓移植發生和發展的過程,提高分工合作、交流討論、思考探索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能夠體會臺灣青年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可貴品質,醫護人員奔波勞苦、救死扶傷的奉獻精神,以及海峽兩岸人民血濃于水的親情,增強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深切的愛國之情。
教學難點:通過學習課文,體會文章隱藏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不懼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海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課堂提問
①課堂提問一:
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作者為什么要以“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為題目寫這篇課文?下面,同學們帶著問題去閱讀我們即將學習的文章。
【設計意圖】文章題目是本文中心思想的高度凝練,理解題目的含義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的內涵和深意。
②課堂提問二:
請同學們說一說文章中讓你深受感動的話。
【設計意圖】小學中年級學生已具備一些基本的閱讀能力,能夠借助文本思考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教學難點仍然是對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因此可以通過對文章關鍵詞句的分析來引導學生理解中心思想,突破教學難點。
③課堂提問三:
假如一年后,健康的小錢來到了臺灣,見到了為他捐獻骨髓、給他第二次生命的年輕人,他會說什么?
【設計意圖】意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遷移應用和語言表達的綜合能力。
27. (1)本課教學中體現的空間觀念為:能以從較復雜的圖形中分解出基本圖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關系。
(2)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實際生活情境,理解,掌握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公式,能正確應用公式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在動手操作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合作交流,探索長方體體積的過程,掌握解決立體空間圖形體積的方法和技巧,培養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推導公式的過程中,培養對數學的熱愛和樂于思考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3)推導環節
①小組比賽擺放長方體
教師:同學們,接下來我們分組玩一個游戲,好不好?(好)這個游戲是要同學們用小正方體木塊排成形狀不同的長方體,每個小組都要按要求進行,我們看最后哪個小組完成得又快又好!
教師將學生以4人一組的形式分組,每組派人領取一個物品袋,內裝12個棱長都為1cm的小正方體和一張表格,(備課時提前準備好這些物品),明確小組的任務,課件顯示要求:
A. 每個小組用12個小正方體擺放形狀不同的長方體。
B. 每排成一種就記錄下它的長、寬、高和體積各是多少。
C. 小組內進行分工合作,完成操作、計算、記錄等任務。
D. 完成后小組內討論你們發現了什么,每組選出一位代表進行匯報。
②匯報總結結果
討論結束,鼓勵小組匯報記錄結果,尤其是有不同結果的(在實物投影上邊擺邊說)。
第一組:把12個正方體木塊擺成3排,每排2個,擺2層。這個長方體的長是2cm,寬是3cm,高是2cm,體積是12cm3。
第二組:把12個正方體木塊擺成1排,每排6個、擺3層。這個長方體的長是6cm,寬是1cm,高是2cm,體積是12cm3。
第三組:把12個正方體木塊擺成3排,每排4個,擺1層。這個長方體的長是4cm,寬是3cm,高是1cm,體積是12cm3。
教師用表格匯總同學們的研究實驗數據。
參考答案及解析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動手分組操作拼長方體、填寫報告單,為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提供了足夠的發揮空間。同時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學習是學生主動理解學習過程、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分工協作能力。
③引導學生總結長方體體積公式
教師:剛才老師把同學們的實驗數據匯總成了這張表,咱們一起來仔細觀察下,每排的個數、每層的排數、層數與長、寬、高有什么關系?
鼓勵學生舉手回答,教師予以補充,引導學生得出:每排的個數相當于長,每層的排數相當于寬,層數相當于高。因為每排的個數、每層的排數、層數相乘就是體積,所以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教師:同學們真了不起,自己通過操作總結出了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那我們以后怎么求長方體體積呢?
(學生齊聲回答,鞏固學過的知識)
④字母表示體積公式
引導學生用字母代替這一計算公式。
教師:同學們,如果用字母V表示長方體體積,而長用a表示,寬用b表示,高用h表示,那么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用字母表示是什么呢?哪位同學愿意上臺在黑板上演示下?
(鼓勵剛才小組內沒發言的同學上臺演示)
其余同學在臺下寫下公式,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為V=a×b×h,對同學們的表現進行表揚,應用公式進行練習。
28. (1)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聽力水平的方法:
①堅持用英語組織教學,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語感。
②注意聽力內容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感受英語。
③提供真實、多樣的語言材料,讓學生通過地道、經典的聽力材料,熟悉英語的語音、語調。
④加強聽力技能指導,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對話、獨白、故事等材料,開展模仿錄音、理解內容、信息轉換、角色扮演等,以實現不同目標。
(2)Teaching Objectives:
Knowledge Objective:Students can learn some new words,such as:cloud,sun,rain,vapour and stream.
Ability Objective:Students can use the new sentence “Where does the rain come from?”to discuss the formation of rain. Thei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will have an improvement through discussion in groups and pair work.
Emotional Objective:Students can have a desire to know more about nature and develop their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3)導入和呈現環節:
導入環節Warming up and lead?in
①Daily greeting.
②Show a video about the procedures of raining,and ask students if they have any idea about the formation of rain.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展示下雨的過程,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通過設疑,激發學生對雨水的形成展開積極的思考,從而引出新課。
呈現環節Presentation
①Teaching“rain”.
T:Where does the water come from?
Lead students to answer:It comes from rain. Ask them to read“rain”after the tape.
②Teaching“cloud”.
Draw a picture and ask students to guess what it is. Lead students to say“cloud”.
T:Where does the rain come from?It comes from the clouds.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word after the tape and draw a picture about cloud.
③Teaching“vapour”.
T:Where does the cloud come from?
Show a video and lead students to say“vapour”.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word after the tape.
④Teaching“stream”.
T:Where does the vapour come from?It comes from the water. Where is the water?
Ss:In the sea/river...
T(Draw a picture):And the stream.
Ask students to read“stream”after the tape.
⑤Teaching“sun”.
Draw a picture of water??s cycle and tell students the formation of rain.
T:How can the water become vapour?
Add the sun to the picture and tell students that the sun helps the water become vapour.
Ask students to read“sun”after the tape.
⑥Let??s find out.
Ask students to discuss what??s in the picture in groups and write down the words. 3 minutes later,check the answers.
【設計意圖】使用新句型一步步發問,引導學生學習新單詞,讓學生認識單詞之間的聯系并理清水循環的過程。圖片、簡筆畫和視頻并用,加深學生的感官認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29. (1)樂譜中從一個強拍到下一個強拍之間的部分稱為小節。樂譜中用來劃分節拍的短垂直線稱為小節線。樂譜末尾的雙縱線稱為終止線,表示音樂到此結束,雙縱線中后面的縱線要略粗一些。歌曲的第一個音起于弱拍或強拍的弱位,這個小節稱弱起小節,或稱不完全小節。一般弱起小節和結束小節的節拍數相加,成為完全小節。但在計算小節數時,弱起小節不計算在內。
(2)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歌曲中的朗讀,能夠領會歌曲的意義,進一步感悟動物之間的生物鏈與情感體驗。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教學,能夠完成《老鼠和大象》的節奏游戲,能夠自由表演;激發對音樂的興趣,增強音樂感受力、鑒賞力及表現力。
知識與技能目標:會唱歌曲《老鼠與大象》,能夠根據歌曲的意義,在動作和演唱上進行形象的模仿表演。
(3)教學過程
聽《小老鼠》歌曲進入教室。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聽的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生: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喵喵喵,貓來了,嘰里咕嚕滾下來。
師:你們說,老鼠是我們的朋友?還是敵人?
生:它不是好動物,它給我們帶來危害……
師:是呀,老鼠常給我們帶來危害。今天呢,它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又要干什么壞事情吧!
(教師出示《老鼠與大象》朗讀部分的歌詞,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在上課伊始讓學生欣賞歌曲,這既能營造愉快的課堂氣氛,激起學生積極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在歌詞中發現所學知識,進入學習狀態。
①說歌謠,模仿唱
A. 學生有感情地讀歌詞。
B. 學生為歌詞劃分節奏,按節奏變換音色地讀歌詞。
C. 師:這段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生:老鼠,大象。
師:讓我們一起來模仿一下老鼠的叫聲和大象行走時的聲音如何?
D. 出示《老鼠和大象》的節奏游戲。
a. 先拍節奏后填詞按節奏模仿聲音(拍節奏時,先拍大象的聲音)。
b. 先分聲部練習,再兩聲部合。
【設計意圖】在模仿中感覺到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做模仿,拓知識
按歌詞的故事內容,按聲部分角色,邊有節奏的模仿聲音邊模仿老鼠和大象的動作。
師:同學們,老鼠要吃糖了,那是什么行為呀?
生:是偷東西,搞破壞……
師:那你知道老鼠都有什么危害嗎?
生:……
師:老鼠的危害眾所周知,它不但偷吃糧食,還會咬壞家具、衣物、書籍、文具,毀壞建筑物,咬斷電線等,我們人類已經開發出很多消滅它們的措施,比如:堵、查、餓、捕、毒等。
(邊播放課件,邊講解)實際上,并非只有人類能夠消滅它,我們知道,動物之間都是有生物鏈的,你們說鼠的生物上鏈是誰?
生:貓!
師:對,你們說對了,就在老鼠要跨到大象背上吃糖的時候,貓來了。
【設計意圖】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也能了解其他有關老鼠的知識,知道老鼠的危害。
③感嘆詞,練和聲
再次播放歌曲。
師:找出你們認為最難演唱的樂句。
生:“啊”。
教師解決難點:一字多音的“啊”。(用唱譜來完成每個聲部,然后合唱)
④聽歌曲,做表演
師:這首歌曲是屬于什么體裁的歌曲?
生:敘事。
師:既然是敘事,那么每段的故事就是一個小小的情節,讓我們一起來表演一下好嗎?
(教師帶領大家邊說邊做:按節奏讀歌詞,分角色演繹情節)
⑤聽全曲,齊做表演
可三人為一個小組來進行。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們合作學習,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友好,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更好地學習音樂知識,增強對音樂的興趣。
⑥課堂結束
師:讓我們把旋律音高帶入到表演中可以嗎?
教師先讓學生隨音樂唱幾遍,然后演唱與表演同步展示,結束本課。
【設計意圖】用表演的方式結束教學,可以鞏固學生在課堂所學習的音樂歌曲,對音樂有更深的了解。
30. (1)①原地模仿起跳練習技巧:兩腳前后站立、擺動腿在前稍屈膝,起跳腿在后,身體重心落在前腳上。動作開始時,擺動腿蹬地,起跳腿積極地由后向前邁步,模仿向下放腳的踏板動作,全腳掌滾動著地,隨即緩沖和蹬伸起跳,同時兩臂要配合雙腿的動作積極擺動。要和身體各部分配合協調,起跳腿蹬伸迅速,擺動腿向前上方擺動積極,身體重心迅速跟上。
②學習起跳后騰空步動作的練習技巧:在跑道上助跑四至六步,起跳后完成騰空步動作。下落時以擺動腿落進沙坑,接著向前跑出。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急行跳遠和拍球比多的動作方法,激發體育運動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習,初步掌握從一定區域內單腳蹬地踏跳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游戲活動,提高主動參與的意識,培養相互協作的優良品質。
長 寬 高 小正方體
個數 體積
每排個數 每層的排數 層數
第一個長方體 2 3 2 12 12
第二個長方體 6 1 2 12 12
第三個長方體 4 3 1 12 12
(3)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1. 急行跳遠——單踏雙落 2. 游戲:拍球接力 準備部分 一、徒手操
第一節:頭部運動
第二節:肩部運動
第三節:擴胸運動
第四節:體側運動
第五節:體轉運動
第六節:膝繞環運動
第七節:弓步壓腿
第八節:活動腕踝關節
二、專項準備活動
1. 向上縱跳10個
2. 下蹲15個 組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法與學法:
1. 體育隊長做鏡面示范,喊口令
2. 學生聽口令齊做
3. 教師巡視,語言提示糾錯
要求:
1. 動作舒展、大方
2. 合乎節拍 培養學生節奏感,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鍛煉的美,促進學生良好身體姿態的形成 基本部分 三、游戲——拍球比多
游戲方法:4~5人一組,圍成圓圈,聽哨音按順時針依次進行拍球接力,規定時間內,哪一組拍球個數多、失誤少,哪一組獲勝 組織:
學生4至5人一組,散點進行游戲
教法與學法:
1. 教師講解游戲方法并提出要求
2. 教師分組,將各組帶到游戲場地
3. 每組聽哨音練習一次
4. 運用大圈游戲一次
5. 教師小結,宣布獲勝隊
6. 運用小圈進行游戲一次
7. 教師小結,宣布獲勝隊
要求:
1. 遵守游戲規則
2. 團結友愛,謙讓
3. 注意安全 娛樂身心,同時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提高學生團結互助的意識 結束部分 四、放松游戲——高人、矮人、巨人
游戲方法: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聽到口令,迅速反應判斷,做出相應的動作
五、本課小結
六、組織學生收還器材
七、宣布下課 組織:
體育課隊形
教法與學法:
1. 教師講解方法,并提出要求
2. 學生練習一次
3. 開始進行小游戲
4. 教師小結
要求:
1. 游戲時有秩序
2. 反應快
3. 注意安全
組織:體育課四隊隊形
要求:1. 集合站隊安靜整齊
2. 收還器材有秩序 娛樂身心,提高學生反應能力,培養學生愛護學校公物的品質,加強對學生良好組織紀律性的培養 練習密度:35%-40% 教學資源:小籃球8個,大呼啦圈8個,小圈8個 安全措施 教師隨時進行語言提示,提醒學生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時刻注意安全 ]
31. (1)一幅作品總有主次之分,一般以人或物作為主體,而背景就成了陪襯。主體,事物的主要部分,是畫面中著重表現的對象,一般都較大、突出、顏色鮮艷、相對居中,而背景只是起了一個襯托的作用。同一主體在不同的背景下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反映出不同的意境;背景相同,主體不同也有特殊的效果。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主體與背景的概念,并了解二者之間的關系,能夠在作品中運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本節課通過欣賞作品直觀地認識主體與背景,并在情境中通過教師的演示,學生的自主探究,深入了解主體與背景的關系,并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利用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基本的美術素養,了解美術創作的基本專業知識,提升美術創作能力。
(3)教學過程
①課前準備
收集風景圖片(可以是自然景觀,也可以是人文景觀)或者自己喜歡的圖片。
【設計意圖】使學生養成收集整理材料的習慣。
②組織教學
導入:學生課前交流自己帶來的圖片,教師可以幫助引導學生分析圖片的特點,從專業的角度欣賞,可以是風格上的、色調上的表現內容。
【設計意圖】利用每節課對學生適當地進行美術素養的滲透。
③講授新課
眼力——老師也帶來一些圖片,請大家欣賞。我播放這些圖片時速度快一些,大家要認真看:
A. 青年女歌唱家肖像;B. 貓頭鷹;C. 樹林。
師:你看到什么了?學生描述自己看到的。
再次出示這幾幅圖。
師:老師播放的那么快,你為什么能迅速記住畫面的形象呢?
學生:因為那些形象是畫面的主體物,讓人第一眼就能記住形象,它是畫面最突出的。
師:而畫面還有些形象,請繼續欣賞,你發現了嗎?(學生描述)
師:那些形象起到陪襯的作用,我們把它叫作背景。
出示課題: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主體與背景》。
【設計意圖】主體形象一般在畫面中是最先映入眼簾的。通過一個快速地播放,既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又可以讓學生迅速抓住主體物的特點,引入學習內容。
④嘗試發現
結合畫面你能說說什么是主體物,什么是背景嗎?欣賞《人與樹》《樹與人》。
學生小結:主體與背景不是固定不變的,任何事物都可以作為畫面的主體物,關鍵看我們想表現什么?
【設計意圖】利用兩幅作品的欣賞,直觀地了解主體與背景的角色轉換是取決于作者的創作意圖。
⑤教學檢測
教師適當講解作畫的步驟:
A. 先畫主體物,再添加背景。
B. 主體物在畫面的位置。
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圖表現主體形象,借助背景來烘托主體。
【設計意圖】繼續深入地引導學生如何表現畫面。
⑥教學拓展
畫面的主體可以說是畫面的主角,在人生的舞臺上我們自己有時是主角,有時是配角,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我們相互配合、支持,才能和諧,才會形成最美的畫面。
【設計意圖】從一幅畫面延伸到如何做好自己,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